当前位置:中国企业报道>> 产业经济>> 食品>>正文内容

娃哈哈的水,核心不是“代工”

2025年05月16日 来源:北京商报

近几日,“娃哈哈+今麦郎+代工”,将这家刚刚完成“创二代”接班的国民品牌推上风口浪尖。

争议泾渭分明。持反对态度的消费者,质疑声浪裹挟着“代工即原罪”的偏见;而一如既往的支持者,不免出现“偶像永远没错”的饭圈式盲从。

娃哈哈反应很快。面对网络热议,客服给出“代工产品符合质量标准”的肯定性回复,继而公司官方公布“与今麦郎结束代工合作”的声明。

争议背后,是消费者对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讨论,但“代工”并不是问题的核心。尽管公众对“代工”“贴牌”等供应链术语有大概率的负面倾向,也影响品牌格调的定位。但生产经营、产品营销,最终的决定权是质量。

娃哈哈的水,到底是谁生产的水?之所以吵起来,反映的是当下商业社会中公众认知与产业逻辑的深层断裂。

代工,本是现代工业体系中司空见惯的供应链模式。从苹果手机到耐克鞋服,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早已编织成密不可分的协作网络。

在市场经济高度成熟的今天,企业选择自建工厂或是委托代工,本质上是对资源配置效率的理性考量和适时调整。集中管理、成本自控,自产自销很正常;你有产能、我有渠道,代工也很正常。

产业链供应链从来不是封闭的,与其纠缠于代工还是自产,不如聚焦质量和品质。之于娃哈哈,代工与否是生产经营策略的冷暖自知。消费者需要关心的,是一视同仁的品质保障。

就代工而言,建立在严格品控体系基准之上的价值共创,应该也必须是合作伙伴之间的共识。

再往深想一想,数码、鞋服等行业的同类规则落在饮用水行业时,却遭遇了意料之外的道德审视。舆论场对娃哈哈代工的过度反应,是不少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情感投射,与企业经营的实际需求之间形成了耐人寻味的认知错位。

这一次是娃哈哈“炸了锅”,其实很多具备热搜体质的企业,都面临了被过度审视的困境。

风波源于消费者朴素的关爱和监督。审视企业、监督企业、批评企业都是公众的权利,但要警惕关注点肆意跑偏。无中生有、乱扣帽子,不管是水军作祟,还是好事者带节奏,这些偏离常识的舆论风暴,都给企业经营带来新的难题。

企业经营需要好的营商环境,其中就包括友好的舆论环境。消费者的情感诉求,不能异化成予取予求。甚至于看似“连声赞美”,也可能催生虚假繁荣,制造无妄之灾。

争议不可怕,可怕的是理性讨论的空间被不断压缩,企业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应对偏离事实的错误审判。

因为,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、生产者的自主决策、企业家的意志精神,都需要在舆论场中被尊重和保护。

责任编辑:郑伊丹
相关推荐
娃哈哈的水,核心不是“代工”

近几日,“娃哈哈+今麦郎+代工”,将这家刚刚完成“创二代”接班的国民品牌推上风口浪尖。争议泾渭分明。持反对态度的消费者,质疑声浪裹挟着“代工即原罪”的偏见;而一如既往的支持者,不...[详细]

唐人神业绩说明会明确战略方向 打造低成本竞争体系熨平周期波动

5月13日下午,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唐人神”)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。会上,唐人神高管们向投资者明确了公司未来战略方向,即打造低成本竞争体系,熨平猪周期波动,为投资者...[详细]

一季度同比大幅减亏显韧性 庄园牧场多措并举力争扭亏增盈

近年来,乳制品行业面临消费需求疲软、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,行业整体承压。iFinD数据显示,2024年,19家A股乳企中仅有6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正增长。2024年,庄园牧场实现营...[详细]

返回顶部